2014年10月24日

Audio Note 直熱單端三極管入門機,Vindicator 登場。

「你該聽聽 Vindicator,我在家用兩台 Bi-Amp,聲音棒到不行。」Audio Note 的 Mario Binner 來台灣的時候,我聽了好幾次這句話。但隔了三年我才第一次進口 Vindicator,原因很簡單,我不知道一邊 3.5W 的擴大機到底能推什麼?

Vindicator 是最入門的 Level 3 擴大機,也是我們目前進口過最平價的後級。大多 Level 3 擴大機都有 Level 4 與 Level 5 的直屬學長姐(線路一樣,零件大進補),但 Vindicator 就只有 Level 3,看來 Peter Qvortrup 自己也知道,一邊3.5瓦的擴大機賣到百萬以上(無論零件有多燒)不是很實際的做法。
第一次接上 Vindicator 印象並不佳,我甚至以為機器壞了,M5 前級音量超過十二點方向才有較實用的音量(對使用超高效率號角喇叭的朋友來說,後級增益較低則是個大大好處)。等我確定這不是故障後,它也已經開聲數小時,聲音熟化,形體感越來越明確。
第一個問題當然是:3.5瓦到底夠不夠?我會不會一直在聽削峰失真?店內使用的是 AN-J/ D,標示效率 93dB 左右,實際上應該在88dB上下,半開放空間大約六七坪,在正常音量下,聽什麼音樂都很完美,包括DG伯恩斯坦馬勒二號這類唱片在內。但我也真的讓它失真過,如果過大音量播放一些中氣十足的人聲(如男中音、男高音),可以聽到明顯的破聲。如果你常常開在家人會想走避的音量聆聽,那 Vindicator 要搭配效率更高的喇叭才能滿足你。就我自己聽音樂的音量(已經偏大聲)來衡量,Vindicator 很夠了。

很多人誤以為小功率氣勢會較小,其實這兩者之間沒有關係。如果機器其他部分完全相同,功率大小只會影響到「最大能聽多大聲」。Vindicator 氣勢一點都不小,在聽如「竹竹」這類唱片或是交響樂時,其實不容易感覺得到3.5瓦與18瓦之間的明顯差異。低頻量感與彈性都出奇的好,甚至好過我印象中的 300B 單管機。
聽了幾個小時後,聲音越來越圓熟,我終於明白為何 Vindicator 會有許多擁護者:明明是最入門的 Level 3 後級,但它氣韻飽足、中頻輪廓明確清晰,中高頻很有肉感,這與我聽今年台北音響展展出的 Empress Silver 印象非常接近,而它的價格只要 Empress Silver 的三分之一!
我認為最適合搭配 Vindicator 的應該是 M2 或是 M1 前級,因為你會發現自己隨著不同唱片調整播放音量的頻率較頻繁些,而 M3 以上前級的左右分離級進式音量衰減會讓你覺得有夠麻煩。最適合的喇叭當然是 AN-E 高效率版本(或是一些全號角喇叭),可以讓 Vindicator 在十坪內空間爆得起來。如果沒有高音量放阿姐鼓的需求,AN-J 也很適合;如果空間在五坪以下,那 AN-K 都可以放心搭配了。真正需要克服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對 3.5瓦這個功率數字的恐懼感。
這樣的機器當然要耳聽為憑,因此 Vindicator 會在優聲學長期值班,有興趣聽聽這台超值後級的朋友們歡迎預約試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