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一直納悶,為何電腦播放聲音比不上CD轉盤,還有這麼多音響迷前仆後繼要搞這個。看完這個網站的解釋後,我想我大概懂了,問題其實出在我自己。
首先要釐清一點:Core Audio Technology是一家販售高階音響用電腦的供應商,因此他們的文章當然是為了自己的產品背書。即使如此,裡面講的許多東西很有見地,我認為可以讓電腦音響迷們參考參考。最重要的是以下幾點認知:
一、在電腦中,音樂只要從檔案進入到播放軟體,就開始了即時處理的程序,因此任何「緩衝處理(如讀入RAM)不影響音質」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二、每個軟體、每個處理過程、每個濾波、每個轉檔、每個昇頻、每個音量變化都會產生一個全新版本的檔案。這個新版本是由電源供應的電壓產生的。在檔案從硬碟被讀取出來,到離開電腦輸出之間,可能已經產生了上百種的版本。
三、決定「新版本檔案」的品質的關鍵,在於處理器的處理計算速度,與供應的電源的純淨程度。
我以前的觀念是:音樂檔案這麼小,對電腦來說輕而易舉,處理器速度慢一點,對電源的要求也會低一點。因此,一直都是用很普通的處理器來擔任音樂播放的任務。如果CAT的這些說法是正確的,那難怪我的電腦播放聲音品質一直無法大幅度提升!
但要注意的是:不只是處理器速度要提升,因為記憶體是個更大的瓶頸。處理器能多快的處理檔案,取決於記憶體能多快把檔案丟給它,因此記憶體要買速度快的。同樣的,光記憶體快也沒用,因為記憶體的控制晶片決定了記憶體丟檔案的速度,所以要找那些記憶體控制晶片內建的新CPU。
當然,這些都提升了,電腦的電源也就要跟著提升,才能夠快速穩定乾淨的供應電源。線性電源在這裡仍然有好處,但是要做到「夠格讓電腦用的線性電源」並不便宜。
另外可以注意的一些要點是:
一、傳統硬碟與固態硬碟丟出檔案的品質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固態硬碟會比較好的原因,是它沒有移動元件,因此對於電源的要求也比較低,有助於提升整個系統電源的穩定性。如果你能用個外接的電源來供電給傳統硬碟,播放的品質就可以與固態硬碟相同(或更好)。
二、擷取光碟時的「錯誤修正」系統並不表示擷取出的檔案與原始訊號相同,因為那些修正只是由計算決定出來的數值。
三、CPU不只要看時脈,還要看快取記憶體大小(其實那就等於不必看了,直接上i7就好)。
四、播放音樂記憶體不需要太多,只需要速度快。
五、就算你遙控操作電腦,不需要顯示幕,增加一個顯卡仍然有助於降低CPU負擔。如果有NVidia Tesla這類超高階顯卡,還可協同運算,對聲音幫助更大。同樣的,一張好的聲卡(錄音卡)也有分擔CPU聲音處理的優點。
重點來了。根據站長所說,這樣搞出來的超級音響電腦可以獲得比傳統CD轉盤更好的聲音,它費用一定會高一些,但有多高呢?音樂伺服器Kryptos的起跳價格是5899美金,超過台幣十五萬元。告訴你,這還只是120GB SSD,基本線性電源,沒有顯示卡、沒有任何高階配備的機種!如果把一切高階配備都加上,你可以輕易配出一台超過三萬美金的百萬音樂用電腦!
各位,如果要認真搞,電腦音響一點都不省錢。要是我自己來選,一台小型的電腦,配上M2Tech HiFace 2轉成同軸輸出,就可以當成一台體質不錯的點唱機,享受數位流的便利性。認真、高度有機聲音的音樂享受,還是交給優質CD轉盤或唱盤,省事、省錢又快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