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

好聲的「必要條件」是心態

又是Romy The Cat。在這篇回應中,清楚地點出了音響迷(或任何有關音響的討論、音響媒體)常犯的心態問題。
我自己也常被一些「技術優越」的想法所迷惑,像是前陣子在聽過Daniel Hertz系統的優異表現後,相當熱衷的在網路上搜尋關於號角喇叭的一些文章。但是這個禮拜把Audio Note AN-E喇叭搬到小聆聽室後,又覺得號角的高換能率、低失真又不是那個「必要條件」了。只要能夠發出理想的聲響,用什麼技術其實都有機會。
我把這篇回應的最後段落概略翻譯如下:
所有的問題都在於絕大多數(或甚至全部)被製造、被銷售、甚至被討論的唱頭放大器對聲音都毫無主張。我們討論科技、零件、組裝技巧、線路,但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全是無關緊要的廢柴。你能不能在面對廠商或音響店時,清楚地說出你的聲音主觀需求?你能不能要求一個能夠讓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最後兩個樂章聽起來與第一樂章一樣有趣的唱頭放大器?你能不能要求一個能讓美國交響樂團毫無意義的木管部聽起來具有與捷克、奧地利、南德樂團一樣的美感的唱頭放大器?我不認為你可以,而這讓任何關於「設計目標」的談論都顯得毫無意義,除非聆聽者自身的覺醒能夠帶動他的購買決定。
當然,如果製造與銷售音響的人都有正確的心態的話就沒問題了,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討論主題是關於電池供電的唱頭放大器,但這段話套用到音響每個環節上也都說得通。我知道大部份音響迷完全無法理解Romy在說些什麼,但對於那些能夠理解的人來說,嗯,我希望優聲學還是能夠幫得上一些忙。

圖片是Audio Note 4.1x Balanced。這台剛開聲的機子跟當前任何DAC相較之下並沒有任何「技術優越性」(沒有192kHz、沒有DSD、沒有USB),是一台純粹以聲音美感上的野心為出發點而設計的數位類比轉換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