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

【花小錢提昇音質】你可以有更好的喇叭(或擴大機)


自從音響展時在Audio Note系統身上體驗到雙線接法(bi-wire)的神奇功效,我現在接喇叭一定採用兩對喇叭線。很難想像的是,在這之前,我認為雙線接法是浪費時間跟(很明顯)金錢的事情。

為什麼?很簡單啊,被動分音器已經檔在擴大機與喇叭中間了,擴大機無論如何,都會面對同一個分音器,多接一條喇叭線,對整個迴路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如果它真的沒用,大部分的喇叭為何都配備了雙線端子?我們也許應該更仔細的思考這件事:

單體其實就是麥克風
單體不只接電會發出聲音,它的振膜也會接收到空氣中的振動而產生電壓的變化傳回擴大機端。不信?很簡單的實驗,把耳機插到電腦的麥克風輸入,你就可以把耳機當作麥克風來錄音。有沒有發現,幾個生產耳機的大廠也都同時生產麥克風?因為這兩者的結構實在非常接近。
這種電壓變化當然沒有擴大機送來的訊號強大,但是也會隨著喇叭線回饋到擴大機端,而影響擴大機的表現。基本上,喇叭、喇叭線、擴大機應該視為一個整體,它們像是一個互相影響的生態系。如果只用一對喇叭線,那麼高音單體拾取到的聲音訊號,與低音單體拾取到的聲音訊號所產生的變化都會混雜在同樣一群導體中傳回擴大機端。
用兩對喇叭線有什麼好處?起碼,送到高音端的訊號只會被高音單體的回饋所影響、送到低音端的訊號也只會被低音單體的回饋所影響,兩邊受到的干擾都少了,自然會獲得更乾淨的聲音。沒錯,我們在講的只是非常微小的差異。但是魔鬼就在細節中,當你把每個小地方都注意到的時候,整體聲音水準的提昇卻會讓人驚訝。像是Audio Note喇叭,原廠雖然是在說明書中「建議」雙線接法,但原廠的Mario Binner卻說「一定要」用雙線接法,多了一對喇叭線後聲音品質的提昇也非常明顯,好像解除了封印一般,變得更鮮活、更開闊。

你也許該多買一台後級?
如果我們繼續思考下去,就會發現雙擴大機驅動(bi-amp)顯然是更有意義的作法:這時候,高音單體的回饋訊號完全不會影響到送到低音端的擴大機訊號,反之亦然!在雙擴大機驅動時,喇叭完全沒變,只是擴大機受到的干擾變少了,因此我們得到了兩台工作更穩定、順暢的擴大機。Mario Binner在家中使用兩台Vindicator 2A3後級,雙擴大機來驅動AN-E喇叭,據他說,每聲道雖然只有四瓦,但是聲音的品質卻非常好。
以一般音響系統來說,雙擴大機是比雙喇叭線更浪費錢的作法。但是別忘了,現在許多中高階七點一聲道的環繞擴大機都可以把沒用到的兩個聲道拿來與前方聲道結合,作雙擴大機驅動。我自己用PSB Imagine T喇叭、Marantz SR5005環繞擴大機實驗的結果,聲音的透明度有很明顯的提昇,唯一的花費卻僅是多了一對喇叭線。

主動電子分音?


有人問:喇叭線一定要兩組用一樣的嗎?我目前在店裡的Audio Note系統(雙線接法)與PSB系統(雙擴大機驅動),用的都是兩組不同的喇叭線,我沒有感受到什麼高低頻聲音不同調的問題。其實在大多數的喇叭系統上,高音單體與低音單體的聲音本來就截然不同,用不同材質、不同結構的線來接,對聲音的一致性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如果你的喇叭可以雙線接法,那麼不妨找一組喇叭線來試試看。越敏感的系統,應該可以聽到越明顯的聲音提昇。話說回來,我自己也已經訂購了一組Audio Note LEXUS雙線喇叭線,等拿到後一定會把心得跟大家分享(哎呀其實就是一篇炫耀文嘛)。
再下去呢?那就是把被動分音器拆掉,變成主動電子分音了。同屬英國的LinnNaim(好吧,Naim以後可能不能再歸類於英國廠了)是少數原廠有提供主動電子分音升級方案的喇叭系統。這時候不只需要多一台擴大機,還需要多一台電子分音器!搞主動電子分音已經有點接近「自己設計一對喇叭」,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接觸的世界。

沒有留言: